2024年6月16日,由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發(fā)起,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工委會)、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武漢大學共同主辦的2024年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全國80多個單位的近300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并有1.35萬人次的線上觀眾觀看開幕式和大會報告直播。
在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李德仁教授作線上致辭,對大會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他強調深空探測探索宇宙和人類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需要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團結起來實現(xiàn)自主創(chuàng)新,尤其發(fā)揮人工智能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應用,為實現(xiàn)通導遙一體化和智能化而努力。
中國測繪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紹杰在致辭中表示,深空探測已成為測繪遙感科學與技術的前沿應用領域,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作為測繪服務深空探測國家重大任務的學會分支機構,將堅持不懈地團結凝聚廣大深耕深空探測領域的測繪科技工作者,繼續(xù)推動測繪遙感技術與我國深空探測任務的融合發(fā)展。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張兵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空天院在深空探測設備研制、遙感測繪技術研發(fā)、重大工程應用等方面有較強的人員和技術優(yōu)勢,在月球和火星探測任務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空天院作為工委會掛靠單位,將繼續(xù)為工委會的各項活動提供大力支持。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劉大錳副校長在致辭中總結了地質大學在深空探測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期待在后續(xù)深空探測重大任務實施和科學研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工委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李斐教授在致辭中回顧了工委會2023年成立以來參與組織的多個會議和論壇,表示工委會將繼續(xù)組織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的學術交流活動,搭建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科學與技術攻關平臺,推動遙感測繪與深空探測的融合創(chuàng)新。
同濟大學童小華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林楊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張鵬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劉建忠研究員做了大會主旨報告。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邸凱昌研究員主持,大會主旨報告由武漢大學李斐教授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康志忠教授主持。
會議學術交流分為10個專題,包括行星定量遙感、行星攝影測量、行星制圖與 GIS、行星大地測量與空間基準、行星重力場與內部結構、行星環(huán)境感知與導航定位、行星形貌與地質構造、行星礦物與資源、深空探測任務與載荷和青年綜合論壇主題。專題報告包括21個特邀報告、81個口頭報告和18個墻報。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他們在深空探測遙感測繪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經(jīng)驗,深入研討了深空探測遙感測繪領域的新問題、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應用。
2024年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學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與會者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學術界的共同期待。通過這次會議,我們相信深空探測遙感測繪領域的科學技術將邁上新的臺階,為深空探測國家重大任務的工程應用和科學應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