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第一技術委員會主辦,自然資源部國土衛(wèi)星遙感應用中心、中南大學共同承辦的“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智能感知與遙感應用”學術會議在湖南長沙開幕。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00余名參會代表會聚一堂,分享各自先進技術和經驗,交流行業(yè)最新發(fā)展趨勢,探討國際合作路徑,為推動對地觀測信息領域的理論和技術創(chuàng)新、助力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新動能。自然資源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以及中國測繪學會、中南大學、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主要負責人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會議圍繞ISPRS第一技術委員會(傳感器系統(tǒng))及其下設的各工作組研究方向,設置了包括多模態(tài)遙感應用算法智能解譯大賽決賽及頒獎、技術培訓講座、論壇、論文海報展示、技術展覽以及技術參觀等多個主題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德國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教授克里斯汀·海普克、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查理斯·托斯、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教授納瑟·艾·謝米、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教授沃夫岡·凱恩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李軍等院士專家分別作主旨報告,關注國際最新學術發(fā)展動態(tài),幫助與會者從更高層面、更廣視野、更多角度認識和把握智能感知與遙感應用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發(fā)展趨勢。
與會專家學者通過14場技術分會的28個特邀技術報告和105個口頭學術報告,以及78篇學術論文的海報展示,圍繞遙感衛(wèi)星計劃及星座設計、移動制圖技術、微波及干涉雷達對地觀測技術、智能測圖機器人、數字化建設等研究方向,分享各自研究成果與技術經驗,開闊學術視野。
參會人員表示,本次學術會議不僅是一場國際學術盛宴,也是一次深化攝影測量與遙感領域全球科技合作、促進知識共享的重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