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中心 >會展資訊
第一屆雷達干涉測量學術研討會
發(fā)布時間:2023-12-21     來源:測繪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     瀏覽:15683次

雷達遙感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的獨特優(yōu)勢,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SAR)能夠獲取高精度以及空間連續(xù)覆蓋的地面高程和地表形變信息,已廣泛用于全球地形測繪、地質災害監(jiān)測和全球變化研究等領域。自1978年第一顆民用SAR衛(wèi)星發(fā)射以來,國際上不斷發(fā)展和實施新體制新模式干涉SAR系統(tǒng),近年來我國多顆干涉SAR衛(wèi)星先后發(fā)射并呈蓬勃發(fā)展態(tài)勢,與此同時,InSAR技術和應用迎來了繁榮時刻。當前,隨著海量SAR數(shù)據(jù)的持續(xù)積累、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多元化應用需求的日益增長,迫切需要深入探究InSAR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并推動其在對地觀測應用領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對地觀測重大任務和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本次研討會將圍繞InSAR系統(tǒng)與任務、理論與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對地觀測應用等議題展開學術交流與研討,誠邀業(yè)界專家同仁撥冗出席,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共議未來發(fā)展方向。

一、時間與地點


(一) 會議時間

2024年6月7日—9日(6月7日報到)

(二) 會議地點

武漢大學信息學部(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珞喻路129號)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珞喻路129號武漢大學信息學部

二、組織機構

(一) 指導單位

中國遙感應用協(xié)會

中國測繪學會

中國地震學會

(二) 主辦單位

中國遙感應用協(xié)會雷達遙感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測繪學會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地震學會大地測量與地震動力學專業(yè)委員會

武漢大學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三) 承辦單位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

(四) 協(xié)辦單位

中科衛(wèi)星應用德清研究院

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隱患遙感識別與監(jiān)測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武漢大學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補充中…)


三、主題與議題

1. 干涉SAR系統(tǒng)與任務

?  新概念與未來系統(tǒng)

?  星載干涉SAR

?  機載干涉SAR

?  地基干涉SAR

?  月基干涉SAR

2. InSAR理論與方法

?  時序InSAR

?  層析InSAR

?  極化InSAR

?  雙站InSAR

3. InSAR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

?  智能InSAR處理與解譯

?  多星多軌InSAR數(shù)據(jù)處理

?  廣域InSAR高性能計算

?  InSAR數(shù)據(jù)產品服務

4. InSAR對地觀測應用

?  地殼運動與地震形變

?  地面沉降與地下水

?  滑坡與火山災害

?  冰凍圈變化與過程

?  地形測量與地物分類

?  基礎設施安全

?  其它應用


四、學術委員會

(一) 名譽主席

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

郭華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

張祖勛,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

(二) 主席

龔健雅,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

(三) 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常   玲,荷蘭特文特大學

陳爾學,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

陳富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

陳筠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丁曉利,香港理工大學

葛大慶,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何秀鳳,河海大學

江   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江利明,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

蔣   彌,中山大學

雷   洋,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李   濤,自然資源部國土衛(wèi)星遙感應用中心

李   陶,武漢大學

李為樂,成都理工大學

李永生,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李振洪,長安大學

李志偉,中南大學

廖桂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廖明生,武漢大學

林   琿,江西師范大學

劉   廣,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

劉國祥,西南交通大學

劉善軍,東北大學

馬培峰,香港中文大學

單新建,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邵   蕓,中科衛(wèi)星應用德清研究院

汪馳升,深圳大學

王   超,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

王   騰,北京大學

王   勇,電子科技大學

王   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

許文斌,中南大學

楊紅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于瀚雯,電子科技大學

張   磊,同濟大學

張   路,武漢大學

張   勤,長安大學

張永紅,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趙超英,長安大學

周春霞,武漢大學

朱建軍,中南大學


五、組織委員會

(一) 主席

廖明生,武漢大學

江利明,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

(二) 委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戴可人,成都理工大學

董   杰,武漢大學

董宇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高   華,江西師范大學

龔文瑜,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蔣亞楠,成都理工大學

柳   林,華中科技大學

秦曉瓊,深圳大學

沈   強,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

宋小剛,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唐   偉,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湯益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

田   馨,東南大學

汪長城,中南大學

王曉文,西南交通大學

魏戀歡,東北大學

肖儒雅,河海大學

楊夢詩,云南大學

余   琛,長安大學

余揚海,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張   麗,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張   瑞,西南交通大學

趙   峰,中國礦業(yè)大學

趙   磊,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 

趙   卿,華東師范大學

周志偉,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

(三) 秘書組

董   杰,武漢大學

沈   鵬,武漢大學

周志偉,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

楊   波,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

劉   姣,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張桂芳,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六、贊助單位

海克斯康測繪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青島)有限公司

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地空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東方至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征集中…)


七、會議形式

本次會議的報告分為大會主旨報告、特邀報告、分會報告、圓桌討論、海報展出等。


八、會議投稿

熱忱歡迎從事雷達干涉測量領域的專家、學者踴躍投稿。請投稿作者準備500-800字的中文或英文摘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其單位、通訊作者聯(lián)系方式(E-mail和電話)、關鍵詞、摘要正文。同時,本次會議將在雷達學報(EI檢索)、Geodesy and Geodynamics(SCI檢索)等學術期刊上設置專刊或專輯。具體情況請見會議第二號通知。


九、會議費用

參會代表需繳納注冊費1500元/人(在校學生800元/人),住宿、交通費自理。


十、會議聯(lián)系

會議郵箱:insar_workshop@whu.edu.cn

聯(lián)系人:董杰,武漢大學,15072317889


主管部門:
自然資源部
民政部
中國科協(xié)
京ICP備14037318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1220號
主辦:中國測繪學會    技術支持 :江蘇潤溪時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10-63881345      郵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聯(lián)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蓮花池西路28號西裙樓四層
平谷区| 万宁市| 博野县| 博罗县| 潞城市| 徐闻县| 会东县| 长寿区| 镶黄旗| 乐都县| 舒兰市| 洪雅县| 竹山县| 东源县| 邳州市| 五大连池市| 肥乡县| 新兴县| 乡宁县| 怀来县| 鲁山县| 三原县| 宁德市| 自贡市| 望都县| 大石桥市| 买车| 故城县| 桐乡市| 慈利县| 昌都县| 措勤县| 麻栗坡县| 邯郸县| 柳林县| 城固县| 叙永县| 旌德县| 静乐县| 灵台县| 昂仁县|